第3輯(1987年)

•序 •陳其祥 •王守信 •姚卓英
•廖秀年 •林伯燦 •魏海蓮 •林柯秀英
•羅美枝 •史可堯 •林素湄  
 林伯燦樂善好施各界推崇

林伯燦,六十八歲,彰化縣溪湖鎮人。九歲喪父,以半工半讀完成小學學業。曾膺選為溪湖鎮民代表、中華民國道教會理事、彰化縣好人好事代表、台灣省敬老楷模。現任彰化地方法院、地檢處榮譽觀護人、慈惠堂愛心布施會會長、溪湖鎮老人會會長。

由於幼時家境清寒,林伯燦小學畢業後,即開始奔波於溪湖及鄰近的二林、鹿港等地做小生意,以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。十八歲服務於台糖公司溪湖糖廠,擔任木工工作。翌年與楊雀女士結婚。從此,林伯燦白天從事木工工作,夜間則協助太太賣冷飲,一家生活勉能溫飽。但好景不長,時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日本軍閥正做困獸之鬥,林伯燦一如當時的本省青年,被徵調至中國大陸的廣東服務,一去三年多,全家生只好由楊太太一肩挑起。

大戰結束,國土重光,歷劫歸來的林伯燦與妻子攜手重建家園。林伯燦回台糖公司服務,而楊太太則開了一家美容院,夫妻克勤克儉,不但維持一家溫飽,且使四男二女均接受中等以上教育。其中長子助雄公費留學西德,獲得醫學博士及骨科外科專科醫師資格回國後,在台中行醫濟世。相夫教子、樂善好施的楊雀,於去年榮膺彰化縣模範母親。

清寒出身的林伯燦,最能體會「人饑己饑、人溺己溺」的古訓,自從一家溫飽,子女長大成人後,開始熱衷於社會服務工作,對於慈善公益事業,出錢出力不遺餘力。

林伯燦熱心社會服務數十年來,除了每年的冬令救濟踴躍捐輸外,台灣光至今,先後對中部五縣市的貧困喪家,施棺助葬多達二百餘具。最近五年來,林伯燦又將濟助服務,擴及於全國各地,如海山等三次礦災,捐款十五萬元。七十二年捐一輛救護車給省公路警察大隊;同年溪湖鎮湖東里發生火災,慨捐救濟金四萬八千元;七十三年樂捐價值九萬元的廚房用具及電話一具,給彰化少年輔育院;七十五年各捐一萬元給溪湖警察之友會及民防隊;同年十二月,又贈送蛋糕四百五十份給彰少年輔育院。並且興辦全省敬老大會、彰化縣鑽石婚紀念及長青老人聯歡大會、承辦中部五縣市孝親楷模表揚大會等。

榮膺本屆「吳尊賢愛心獎」的林伯燦表示,本諸「取之社會、用之社會」的體認,決將所得的獎金,再加上自己的捐款,捐為社會慈善、公益事業之用。

他很高興能得到「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」的鼓舞,今後將更努力於社會慈善、公益事業工作,服務更廣大的人群。


 魏海蓮揚愛心為殘障喚春天

來台卅年,本著愛心,盡心竭力投身於醫護及特殊兒童教育工作,加拿大籍的魏海蓮女士,這次得獎可說是實至名歸。

魏海蓮本著基督愛世人的心懷,以寶貴青春奉獻給東台灣貧困、疾病、殘障的同胞,視花蓮為第二故鄉。愛心工作擴及花蓮、台東各山地村落,從幼弱至老殘,持續不斷地予以照顧,卅年如一日。

今年六十一歲的魏海蓮,加拿大護理學院畢業。目前除了在花蓮門諾會醫院擔任護理工作,推展山地巡迴醫療外,也是花蓮黎明啟智中心的委員兼出納。她認為社會上仍有許許多多具有愛心、默默耕耘、犧牲奉獻的人士,她謙虛的說,她只是做她份內該做的事而已,因此對於這次的得獎,她覺得「受之有愧」。

她說,十年前加拿大籍門諾會宣教師羅樂道夫婦,鑑於東部多數智能不足兒童為社會所忽視、遺棄,無法獲得妥善照顧及維護作人的基本尊嚴,遂創辦東部第一所智能不足中心。當初在破舊簡陋的教室中,編製教學單元、設計教具、教材,備嘗艱辛,為的是要使兒童的淚痕變成歡笑,分擔家長們的憂傷,讓生命的光輝更燦爛。

羅愛蓮師母在花蓮辛勤的耕耘,積勞成疾,罹癌而去,羅牧師已返回加拿大。現今黎明啟智中心棒子已交給本地人來經營,而魏海蓮也因感於羅樂道夫婦的奉獻精神,兩年前加入中心的服務行列,希望大家共同攜手灌溉這片園地。

魏海蓮每天須面對年齡由三歲至十五歲的近三十名學童,這些孩童多數兼具腦性麻痺、自閉、癲癇、情緒困擾、語言障礙等症狀,常處在懵懵懂懂中,隨時需要照顧,尤其一些嚴重智能不足的兒童,連最基本的大小便、吃飯,都無法自理,使得魏海蓮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耐心,不斷的給予教導和幫助。但孩子的進步相當緩慢,甚至還會有退步的情形發生,因此其間的艱苦與辛酸,真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出的,對於一個外籍人士來說,尤屬難得。

魏海蓮從小就希望自己能幫助可憐的小孩,民國四十六年,當時廿九歲的她,抓住到海外服務的機會,以基督教門諾會宣教師的身份來台。沒想到這一來,竟熱愛上這片土地,一待就是卅年,雖曾回加拿大六次,也許是離家時間較久的關係,倒也不會特別想「家」,兄弟姊姊感情似乎也沖淡了。

工作的忙碌,加上一直未遇到合適的對象,這些年來,把自己婚事給耽誤了。目前獨居的她,把房子內外佈置得相當雅緻,院子裡種滿了她喜愛的花木。她很喜歡教朋友,有空常到朋友家走走,她常感嘆日子過得太快了,時間不夠支配。

當初,曾在台北學了一年的國語,因此她能說得一口相當流利的國語,且生活習慣完全適應,她並以中國人自居。

明年夏天她將第七次回加拿大探親,她說:「只要這裡需要我,我將會再來,畢竟我的家在這裡。」

 林柯秀英茹素向佛善行遍人間
「人生來也空空、去也空空,多做善事,求得心安而已。」獲得今年吳尊賢愛心獎的嘉義市民林柯秀英女士,就是本著這個信念,卅多年來濟助貧困無數,也獲得大家的敬愛。

今年五十五歲的林柯秀英女士,從小家境困苦,婚後與先生林食從雲林縣北港到嘉義打天下,開始一段胼手胝足的日子。她說,當時他們身上只有二塊半,根本付不起旅社錢,也沒有安身之處,只好靠著打零工、賣水果和山產度日。在一次偶然機會中,遇見以前鄰居,借給他們兩坪大的小屋居住,這時他們才體會雪中送炭的可貴。

自此以後,每當看到有人生活陷入困境時,林氏夫婦的同情心油然而生,只要能力所及,總會出錢或出力地伸出援手,由於本著「人饑己饑,人溺己溺」的心情,林食先生曾當選好人好事代表。

林食先生於五年前去世後,林柯秀英女士仍抱著這種胸懷,造橋舖路、敬軍勞軍、關懷殘障孤獨者。每年過年前,固定捐贈白米、日用品及金錢給仁愛之家等機構,自己省吃儉用的濟助貧苦,使得她所住的小平房,擺滿了各界回贈的感謝狀、錦旗等。

令林柯秀英頗感安慰的是,花蓮禪光育幼院院童,每年都會到嘉義探望她。看著與院童合照的照片,林柯秀英女士露出自得其樂而滿足的表情,她心理想的只是希望這些小朋友能夠順利長大茁壯,回饋社會。

吃齋念佛已久的林柯秀英女士,自民國四十年開始捐款濟貧,持續不斷,已歷三十餘載。她不但以佛家慈悲為懷的胸襟,默默行善,也常鼓勵鄰居、朋友「大家一起來」。寺廟裡的師姐說:「她捐錢常跑第一,卻不喜出鋒頭。」

獨子林國欽則表示:「母親總是以身作則做善事,並常常告訴我,只要能所及,一定要時常幫助別人。」有一次,當她知道某寺院要蓋大樓缺乏經費,雖然她拿不出那麼多錢,但卻一直放在心上,輾轉不能成眠,直到徵得兒子、媳婦同意,捐了五萬元後,才帶著恬靜的笑容入睡。

此外,她也為鄰居排解糾紛,極受到大家的[尊敬。原本應該在家含貽弄孫的她,卻總是撐著不是很健朗的身子,到處參與公益,如今經由她募款所造的橋,就已達一百五十座,而且還在繼續之中,造福山區民眾無數。

這次,媳婦偷偷幫她報名,不願張揚的林柯秀英女士於主辦單位人員造訪時,才知道這件事,甚至當她知道一旦當選後,會有一筆獎金時,她還急忙說希望把獎金轉贈給需要的人。目前她最大心願,是希望後代子孫能承傳這項美德,直到永遠。

林柯秀英女士,台北市老松國小畢業,她並非很富有,但盡其所能積極行善,數十年如一日。十步芳草,當之無愧,獲得第三屆吳尊賢愛心獎,誠為實至名歸。
 羅美枝憑著輪椅奔波助急難
今年「吳尊賢愛心獎」得主之一的羅美枝女士,自幼罹患小兒痲痺症,以致雙腳不良於行,連小學都未畢業,卻不以自己殘障而自卑,反而樂觀進取,急公好義,每日坐著輪椅四處奔波,扶助急難,恤孤濟貧,愛心廣被需要的人。當她獲悉得到愛心獎的消息時,非常驚訝地說:「我真不敢相信這個事實,這個榮譽應該是大家的!」
原來,她的義行感動了社會大眾,紛紛出錢出力,支助她默默行善,終於在七十二年五月間成立了「聖心服務社」,替急難貧困者解決問題,現在社員已有一百八十五人,成員包括有大學教授、公司董事長、醫生、護士、議員、計程車司機、銀行職員、理髮小姐、會計師、家庭主婦、律師、軍公教人員和學生等,他們助人為樂的善行,亦得到了社的肯定。

在七十四年曾獲選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羅美枝女士,今年四十四歲,籍貫桃園縣楊梅鎮人,出生在新竹縣的竹東鎮。自幼家境清寒,靠父親經營小生意維持一家八口生活。她有六個兄弟姊妹,自己排行老三。一歲時因接種牛痘引起發高燒,而罹患了小兒痲痺,靠著匍伏爬行念完小學一年級,即因乏人照料而輟學。但她卻靠著自己堅強的毅力,從小幫助母親料理家務,晚上由她兄姊教她讀書寫字,現在的中文程度,與一般高中生不相上下。

十五歲那年,她父因操勞過度而去世,整個生活擔子即落在其寡母肩上。在貧苦的生活中,更養成了她堅毅的意志,每日爬行為家務操勞,讓母親出外幫傭及做小生意,來養活一家七口,供兄弟姊妹們讀書。現在她的大哥是國立清華大學教授,弟弟是工程師,一姊二妹都有了好歸宿,她的母親羅鍾威妹(六十八歲),亦在去年獲選為模範母親。

在她廿歲那年,天主教神父葛華發現她不良於行,而贈送她一張輪椅,才結束了她爬行的日子,使她感到非常快樂,其後經常有修女到家中來看她,由於受到教會愛心的感動,開啟了她一個堅強的信念,就是要將自己有生之年,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雖然她沒有錢,但是由於這股信念的激勵,使她展開了默默行善助人的愛心工作。

這時候她家已遷到新竹市光復路二段二二五號居住,有一天,她推著輪椅在門口,看到遠處有位拾破爛的老婆婆很可憐,乃從身上掏出所有的錢,交給一位路人說:「這是對面那位老太太掉在地上被我撿到的,因我行動不便,請代我還她。」又有一次,她發現一位年青人背著母親行動艱難,她從後跟著這對母子到醫院及返家,發現母子家境清寒,母親患了重病乏錢就醫,她即沿門托缽為老太太募款治病。

由於她這種默默行善助人的義行,也讓人給了她一個「輪椅雞婆」的外號。每當她發現青少年吸食強力膠及注射速賜康時,她即苦口婆心去規勸他們改過遷善。廿多年來,在她幫助下渡過難關的人難以計算,「輪椅雞婆」的善行,在數年前傳到了新竹救國團總幹事的耳中後,要選她為「傑出青年」之一,卻被她拒絕了。她說,得獎人都是博士、碩士,她不敢當。

記者問她獲得吳尊賢愛心獎的感想時,她說,她做夢都想不到的,她只能把這份榮譽當作一種鼓勵,希望把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愛心發揚光大,使社會充滿互相關愛、互相幫助,讓「愛人如己」的基督精神,永不止息。
 史可堯佈神恩撫孤梅花湖畔
設在宜蘭縣冬山鄉梅花湖畔的「神愛兒童之家」,十二年來,共撫育了二百多位不幸兒童,使他們過著溫馨快樂的生活。由於成果獲得社會肯定,使得「神愛兒童之家」創辦人四十三歲的史可堯牧師,榮獲今年吳尊賢愛心獎。

十六年前,美國牧師史可堯與夫人史培理女士,因熱愛中國文化,自美國前來台灣學習中文,他交了不少中國朋友,也到過本省大部分地區,發現宜蘭縣冬山鄉梅花湖的風光非常綺麗。於是,與美國教會不斷商討,終於籌到一筆相當數目的基金,於民國六十四年五月在梅花湖畔創設了一所「神愛兒童之家」,收容孤苦無依、家庭遭受變故的十二歲以下兒童。

屈指算來,「神愛兒童之家」創設迄今已經十二個年頭了,在這段漫長的時間中,共撫育了二百多位自出生到十二歲的兒童,使他們不但免於凍餒之苦,也接受了正規的童年教育,讓他們踏出穩健的人生起步。

目前,史可堯牧師正在美國接洽「神愛兒童之家」收容兒童的領養問題。據他夫人史培理女士表示,史可堯牧師非常具有愛心,平日對收養的兒童照顧得無微不至,凡有人要認領「神愛兒童之家」的兒童,除了必須是基督徒以外,身家清白也是主要條件之一。過去十二年之中,被收容的二百多個兒童,便在這種情形下分別被人認領的,有的收養者遠在美國,目前由該院收容的兒童尚有卅七人。

十餘年來,「神愛兒童之家」的經費來源,皆由史可堯牧師數度返美籌募捐款以為接濟,平時則自己飼養豬隻供兒童食用。並負責兒童認養及未婚媽媽等法律事務,終日忙碌,十餘年來未曾中斷。史可堯夫婦除照顧兒童外,遇有朋友或鄰人發生急難者,也常暗中濟助,從不對外宣揚,只是默默付出愛心而已。

史培理女士又表示,因鑑於目前社會男女關係的複雜,「神愛兒童之家」為了擴大服務社會,已決定增加收容未婚媽媽的工作,使在婚前懷孕的少女,能安心待產,目前收容的未婚媽媽已有十人。

史培理女士對她丈夫史可堯牧師這次能夠得到吳尊賢愛心獎,感到非常意外,也非常興奮,她強調:基督徒應該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情,今後,將擴大服務成果,使社會更充滿溫馨、光明與希望。
 林素湄犧牲奉獻愛心耀警徽
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把自己的幸福分享給別人,對我來說,是人生最快樂的事。」台中市警察局女警員林素湄當選本屆「吳尊賢愛心獎」後,接受訪問時作上述表示。

在市警局勤務指揮中心,一面操作電腦終端機,一面受理「一一O」報案電話工作的林警員,彰化縣人,六年前本著服務社會、造福人群的宗旨考入警校。畢業後即默默行善,其中犖犖大者,如安頓貧民生活、協助就學就醫、募捐協建花蓮慈濟醫院及綠島國中視聽圖書館,另如捐款給蘭嶼國中做為獎助學金、按月寄款孤兒育幼院等,從未間斷。因此,她每月薪資幾乎都用於慈善工作,甚至曾因薪資不敷救助急困,而辦理公教貸款及招募民間互助會以供支應。

林素湄為一虔誠佛教徒,廣佈愛心為民服務,不僅致力社會善舉,也為警察樹立良好形象。她生活簡樸,終年茹素,每月薪資濟助貧困,並設有專戶,結合善心人士力量,發揮更大效果。

林素湄最難能可貴的是,最近又全力推廣器官捐贈活動,自己率先簽署同意卡,願身後將全部器官捐出,善行義舉令人感動。她說,人死亡後,其精神離開肉體,土葬的話,肉體會腐爛,火葬則什麼都沒有了。如果將眼角膜捐出,則能讓二個一輩子沒見過世界的人,看到這個世界。而二個腎臟則可救活兩個人,那是人類生命的延續。她說,佛家有一句話:「捨得,捨得,有捨才有得,能捨的人必有得。」就是犧牲奉獻的真理。

林素湄小姐的愛心傳開後,台中市警察局八十多位同仁,包括李樹鈺局長等都紛紛響應,並加入其行善之列,每月捐款數百元至數千元,濟助貧病及急難者。據悉,林素湄在七十五年度內,除持續濟助行為外,較為重大事蹟計有:(一)設置02729190郵撥帳號,以募集濟助基金,匯成巨流,與人為善。(二)為彰化慈愛殘障教養院舉辦慈善義演,募得六十多萬元做為其安置基金,並成立一愛心後援會,以支援智能不足者之學費及院內設備。(三)發起響應器官移植運動,率先捐出所有器官,並募集基金,以備做為撫慰基金。(四)利用服勤接聽「一一O」電話機會,救援自殺民眾,並利用公餘前往疏導、濟助慰問。(五)為民眾陳公振等十五人解決急困,並代向當地縣、市政府、警察電台及一些慈善團體申請救濟。

二十七歲的林素湄現在還待字閨中,勤餘多半在外面協助需要幫助的個案及查訪、輔導,也常參加慈善活動。父親任教省立秀水高工職校,母親在彰化縣衛生局服務,家務則由外祖母料理。

林素湄說,警察工作本來就是屬於服務性的工作,她向來本著此觀念在做,現在如此,將來也是如此,不過她仍然要感謝各級長官和社會善心人士給予她的鼓勵和支持。

最後她謙虛的表示,這次獲得愛心獎,感覺受之有愧。她希望因「吳尊賢愛心獎」活動,更能喚醒大家,共同來關心這個社會真正需要幫助的人。


2004©ALL RIGHTS RESERVED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版權所有.